公司動態
作為水稻生產大省,安徽不斷加大研發力度,水稻新技術和新品種得到不斷應用和推廣,在兩系雜交稻研究領域更是走在前列,有效實現了安徽糧食的穩產高產,并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。
這里是合肥市的牛角大圩,經過前一階段的高溫和干旱考驗,這里的水稻仍然籽粒飽滿,長勢喜人,產量有望超過去年。能夠取得這樣好的長勢,主要得益于采用了安徽省自己開發培育的水稻新品種,除了具有高產和抗逆性之外,耐高溫就是這些新品種的特點之一。
水稻是安徽主要糧食作物,常年種植面積3300萬畝,總產1300多萬噸,分別占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量的35%和45%。近年來,在糧食豐產工程的推動下,安徽稻作技術取得顯著進展,先后育成50多個高產、優良和適應性廣的水稻新品種,并形成了一整套稻作技術,為水稻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。特別是在兩系雜交稻方面,安徽選育出的皖稻153、徽兩優6號、豐兩優系列等優良新品種,在安徽以及長江中下游地區廣泛推廣應用,年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,畝增產50多公斤,年增產稻谷10億多公斤。
我們安徽省糧食生產不但是面積大,而且農業科技的發展支撐了水稻產業的發展,在兩系雜交稻的研究方面,不論是品種選育還是種子安全生產技術,在我們全國確實是居了重要的地位。
- 上一個:稻米精深加工技術
- 下一個:下一個要暴漲的是大米